(2014年9月10日)
同志们:
满怀着丰收的激情和喜悦,我们迎来了第30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和全县各族群众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员工及你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由衷的祝贺!向身离三尺讲台仍心系教育的离退休教职工表示真诚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理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衷心的感谢!
今天,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暨第3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这既是一次总结表彰会,又是一次推动理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推进会。在这特殊的日子,哈尔滨师范大学张国昭主席一行亲临会场,不仅带来了奖教奖学金,而且给广大师生送上了最诚挚的问候,我们深表感激。待会,县委清礼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成绩,再接再厉,坚定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心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扣“强管理、提质量、树形象”的主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朝气。2012年,荣获“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阿坝州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透过这些荣誉,我有四点感受。
第一,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在自身财力还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压缩公务开支,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和支出,并呈逐年增长态势。2013年,教育支出9344.2万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2.79%;今年仅上半年教育支出就达4937.1万元,新增、改造校舍3100平方米,24套教师周转房和4所附属幼儿园主体竣工,学校“三通两平台”信息化建设年内投用,现代化教育水平不比其他地区逊色多少,有的方面更是超过其他地区水平。每年,县财政还拿出几百万元奖励教育工作者(今年仅终身从教奖励就达到240万元),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办学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决心。
第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名师工程的实施,为理县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用心钻研、辛勤付出、默默耕耘下,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前三年入园率持续三年保持在94%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持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持续在全州领跑。率先推行十五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公平共享。今年,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验收;中考再创佳绩,综合成绩位居全州前列;积极探索普通性高中课程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高中阶段升学率稳中有升。
第三,助学帮困惠及全县学子。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我们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资助,建立健全了助学帮困救助体系,不折不扣落实教育民生工程,让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在校学生。近三年,为全县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实行“一减一补”政策,减免保教费131.93万元,发放午餐补助165.06万元,有3392人次直接受益。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落实“三免一补”政策(从今年春季开始,增加免除作业本费),免除在校小学生、初中生教材费、杂费、作业本费37996人次、778.98万元,发放在校寄宿制学生12938人次、生活补助1032.75万元。全面落实高中阶段“两减一助”政策,减免学费、教材费758人次、45.64万元,补助高中寄宿制家庭经济贫困学生559人次、69.68万元。同时,我们着力加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入学受教育工作,保证了社会最基本的教育公平,做到了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够接受教育。
第四,师资力量继续壮大。一方面,我们对教师实行“一站式”的人才引进招聘,通过择优引进、定向招聘、特岗招录、县外调入等方式,近三年补充教职工82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另一方面,我们深化与湖南省的对口帮扶,加大绵阳、遂宁等地区的教育合作交流,通过师培计划、继续教育、选派培训、送教下乡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个课题获得省级表彰,6个课题获得州级表彰,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倾注着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饱含着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帮助,更凝聚着教育战线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心血。可以说,理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每一份成绩和社会文明成果的每一点积淀,都镌刻着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印迹。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的优秀教师队伍,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辛勤耕耘、奋发有为的教师团队精神,理县的教育事业才有今天这样一个可喜的局面。在这里,我再次代表县人民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对你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属于过去,事业任重道远。客观审视理县教育现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每个家庭都渴望子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都想尽办法把子女往县城送、往都江堰和成都送,在造成优质生源流失的同时,教育消费也随之外流。面对这种现象,我们的老师有些无奈,更有些灰心丧气。但是,我们的教育部门认真反思了没有?这仅仅是生源流失这么简单,还是群众对我们的教育质量有质疑?当前,我们不是要解决“有学上”的问题,而是要重点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市场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才是问题根源,才是治本之策。二是学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过灾后恢复重建,我们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实现均衡化发展,很多设施设备在全省来说都是一流的,但管理水平有限,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损毁率高、闲置率高、使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校园安全管理不规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个别学校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行政命令多于绩效考评,个人好恶高于教学规律,教师乐善从教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有效发挥。三是教师队伍素质不均衡。我县不乏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但在我们这支队伍中,个别教师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滑坡,工作不安心,教学不用心,存在想改行、跑调动、混日子、比待遇、讲条件等问题,既影响了学校管理和教育形象,又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这些突出问题,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以“罚点球”的方式,逐一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扭住关键,全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当前理县正处于“跨越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优质人力资源作保障,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勇于担当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切实肩负起县委、政府的重托与人民的期望。
第一,要锁定目标,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前,理县的教育不是上不起学、没有学上,而是没有优质学上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教育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研究和制定措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前教育阶段,要突出习惯养成,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县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学前教育管理办法》等规范性要求,督促各学前办园单位,充分利用现有教学阵地,紧紧围绕幼儿习惯养成、兴趣培养、智力启发等重点,积极开发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等不良倾向。义务教育阶段,要突出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县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点,创新课堂教育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变我要让学生学为学生自愿自主学。高中教育方面,要主动适应应试教育的现状,研究如何提高升学率,特别是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的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外语一年两考,取消艺体特长加分等政策,县教育部门和理县中学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实际教学中抓好落实。同时,要通过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各个学校、各类教育发展的现状,要通过送教下乡、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等形式,切实解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环境条件等存在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第二,要深化改革,紧跟现代教育发展步伐。公平受教育是教育领域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县教育部门要解放思想,既要严格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又要结合我县实际探索教育改革工作。一是要优化校点布局。今年,全县43所村级幼儿园如期开学只有39所,其他4所未如期开学是什么原因?县教育部门要对已建成的村级幼儿园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并按照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根据各村生源情况、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拆并和整合,在最大限度方便学生就近就地入学的基础上,避免公共资源浪费。同时,要加快上孟等4所附属幼儿园建设,力争10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二是要推进教育惠民。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不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均等落实一减一补、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9+3”免费职业教育等教育惠民政策。同时,继续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受教育工作,不仅要保障每一个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还要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三是要深化教育开放合作。加强与对口援建湖南省、对口帮扶遂宁等地的汇报沟通,加强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绵阳外国语学校等交流协作,建立健全长期支援合作机制,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深入开展合作交流,发掘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今年遂宁市大量的教育人才援建我县,要充分发挥好专业人才作用,以“传、帮、带”的形式将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留在理县,并结合实际,探索符合理县县情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四是要促进办学多元化。促进办学多元化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县教育等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环境,引导社会力量投身教育事业,兴办各类教育。同时,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引导和管理,降低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第三,把握关键,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我县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活力。一方面,我们要倍加关心爱护。既要从生活上关心,更要从思想上、政治上、事业上关心。县教育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创新教师人事管理机制,建立基于教师师德、专业发展、教学绩效等综合评价基础上的教师管理机制;健全教育质量与教师绩效挂钩、与调动提拔挂钩的考评激励机制,让优秀教师有奔头、勤奋教师有想头、年轻教师有劲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和建设。要继续抓好各个层次、各个学科、各类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强化学科带头人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小学校长队伍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支撑教育新跨越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同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政治思想要过硬。要通过个别问题学校的清理整顿,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教师队伍政治纯洁,促进教师队伍思想稳定,确保教育阵地牢固可靠。其次,要高扬奉献精神。目前,我县总体仍然是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在民族地区工作,最需要的就是讲奉献。我们既要关心和维护教育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尽可能给予政策倾斜,让教师经济更宽裕,但决不能搞所谓的纯物质刺激,什么都谈钱,只讲报酬,不讲责任和贡献。再者,要崇尚敬业精神。对教师来说,教育不仅是一项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神圣光荣的事业,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要有充分的认同感、敬业心。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坚持敬业乐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始终是从教者的最大美德,也是从教者的成功和价值所在。
三、强化措施,优化环境,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教育事关理县长远发展,事关群众切实利益。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县是全县上下的共同责任,必须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汇聚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要优化育人环境。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逗硬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重点加强饮食卫生、消防、学校危房、校车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时消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要深入推进警校共育,切实整顿网吧、游戏厅等营业场所,彻底排除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努力营造宁静、舒适、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着力打造“平安校园、无烟校园、和谐校园”,特别是针对当前青少年涉毒问题,县公安和教育部门要加强配合,坚决杜绝涉毒向学校蔓延、向学生侵蚀,确保让广大教师静心育人,让全体同学专心学习,让各位家长放心工作。
第二,要强化教育保障。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促和谐”的理念,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县教育和人社部门要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不断探索教育人才引进和成长规律,为教育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县财政部门要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县发改、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教育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各乡镇要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力支持和保障农村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第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各乡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关心教师、关注教育,千方百计地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要大力宣传我县教育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弘扬教育战线上的正能量,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同时,各群团部门要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困难学校改善基础条件,资助困难学生实现求学梦想,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助学强教”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理县发展、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理县过去的发展镌刻着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印迹,理县未来的发展,教育责无旁贷、更需倍加努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县各项措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不断书写理县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节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扎西德勒,纳吉纳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