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宁副县长在十二届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体会暨2014年县政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两会”精神,按照县委六项重点工作安排,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为抓手,以高半山地区为重点,以加强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为主线,着眼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按照中央、省、州的安排和要求,立足我县实际,突出抓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提升、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农牧业发展新路子,努力构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产品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 

  二、工作目标 

  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100万元,增长20%;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6900万元,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增长24.3% 

  三、工作措施 

  (一)农业工作 

  1.高半山农村综合开发为重点,继续向半山、高半山拓展空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百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区建设,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培育新的增收潜力。以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切实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3月底前完成土地整理1000亩;实施甜樱桃、红脆李等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及产业扶贫项目特色水果基地建设,310日前完成新定植甜樱桃、红脆李等果树苗木32万余株;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和甜樱桃、红富士基地建设,10月底前在桃坪、通化、杂谷脑等乡镇巩固提升甜樱桃、红富士等特色水果基地1000亩;实施2013年民族地区增粮增收项目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8月底前建成蔬菜生产示范基地3000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10月底前完成测土配方实验7个,逐步建立覆盖全域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在桃坪、朴头等乡镇启动青红脆李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确保在年底前建成水果示范基地600亩,并配套完善基地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努力把基地建成农旅结合、农旅互动的休闲农业基地。同时,计划引进试验示范果蔬新品种20个,建成酿酒葡萄生产基地500亩,花椒良繁基地300亩。 

  2.探索农业投入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道路、水利、农田、村庄等基础设施提升完善和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培育,统筹涉农项目和资金向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倾斜。鼓励引导不同经济成份的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3.强化品牌意识,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川藏高原”、“桃坪羌寨”、“米亚罗”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应用,做优做强理县大白菜、理县甜樱桃、卡子核桃、高原青稞咂酒、塔斯冰葡萄酒等优势品牌。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网络直销和超市联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深化“农旅”互动,加大农产品包装研发和使用力度,推动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特色旅游商品转化,6月底前完成特色包装盒(袋)设计,利用县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旅游购物市场投用契机,加强农超、农商、农校等对接工作,深化与成都、重庆及周边地区市场合作,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新的流通方式,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农产品直销率,扎实推进优质农畜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化。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民专合组织的规范管理,促进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开展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州级专业合作社的申报认定力度,培育知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联结市场和服务农民的作用,增强带动能力,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现代农业,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真正起到引农走联合、领农学技术、促农调结构、带农入市场、助农增效益的作用,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农药行为,进一步降低粮食、蔬菜、水果的农药超标率、检出率。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培训,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三品一标”监督管理力度,配套完善县乡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体系,从源头上管好管住农业投入品,逐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内完成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  

  5.加大农业科技宣传普及力度,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并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市场用工需求等,加强以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标准化种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的生态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切实加大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全年计划完成农技培训15000人次。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开展生态农业新农资、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工作,实行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建立2-3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制度,把各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组装配套送到田间地头,重点进行结构调整、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等试验示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和推进所在乡、村特色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6.统筹做好各项农业工作。一是按照省、州安排和要求,全面启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测量测绘、制图、上表、录入及制证颁证等各项工作,计划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农村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健全流转机制,强化服务管理,加强试点示范,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做好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和仲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权益。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配套完善区域和乡镇农技站建设,探索创新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农机管理和执法力度,着力提升农机安全水平。积极争取农机补贴政策,推广新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做好农业生产统计和农村经济形势调查分析,为县委、政府提供准确、翔实的决策依据。五是全力推进农业金融创新。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农牧业产业化力度,积极探索对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支持模式和贷款产品。探索成立金融扶贫惠农工程贷款担保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的金融扶贫惠农工程基地或项目贷款进行风险担保,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加快形成多主体、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为加快“三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探索试点农业保险,用市场化手段抵御和化解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工作,要组织和动员群众利用冬闲时节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积大造农家肥。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布局好结构调整和农作物播种计划,开展农资需求调查,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种子、苗木、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组织、调运和储备工作,确保各种农作物按生产季节适时播种,为全年农业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二)畜牧兽医工作 

  1.按照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以高半山地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巩固扩大生猪、肉兔、土鸡等优质畜禽基地,新增和规范适度规模生猪养殖户30户,优质肉牛养殖户30户,商品肉兔养殖户40户,生态土鸡养殖户20户。继续实施2013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确保5月底前全面建成4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   

  2.继续加强畜禽繁育改良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加大畜种改良力度,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力推进优质商品猪、生态土鸡的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工作,不断增强我县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3.扎实开展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预防注射工作,确保注射密度和质量。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做好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落实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四到位”;积极推进兽药GSP制度,整顿兽药经营秩序;进一步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违法活动,对全县养殖企业(场、户)、屠宰场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定点屠宰场监测不低于屠宰量的3%。实行县乡畜牧技术人员定点联系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户制度,确保每个规模养殖场(户)都有技术人员负责提供疫病防治、饲养管理、检验检疫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4.继续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各项工作,确保在930日前完成省级配套项目自查验收,1031日前完成草原禁牧、草畜平衡验收工作,12月底前全面兑现各类补贴,确保全年完成禁牧30万亩,草畜平衡80.5万亩,牧草良种补贴3.5万亩。加强草原生态动态监测,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和草原防火工作。大力推广种草养畜,计划全年完成人工种草10000亩,粮(果)草配套19000亩。 

  5.支持有条件的畜牧业专合组织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多措施推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化,密切农企利益联结,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益。充分发挥畜牧专合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切实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全年计划培训6000人次。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2个,并力争创建省级示范社1个。 

  6.实施2013年游牧民工程项目,结合高半山农村综合开发,围绕高半山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农牧互动、种养互补的要求,推行田间圈舍建设,10月底前完成米亚罗镇、夹壁乡等9个乡镇、15个村牲畜暖棚建设,建筑面积78500平方米,惠及牧民1570户。 

  (三)水务工作 

  1.配合高半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和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提高饮用水质量,解决6472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采取引、蓄、提结合,推行微灌、喷灌、滴灌等灌溉措施,完善高半山农田灌溉配套渠系建设,切实改善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和灌溉条件。 

  2.加快甘堡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1030日前完成甘堡乡、朴头乡、通化乡等处河堤建设、护坡、截排水沟、水保林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6平方公里;加快理县蒲溪革命老区国家水土保持项目休溪沟治理工程建设,力争在5月底前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完成沟道治理280米;加快灾后重建节存资金堤防建设第二批河堤工程项目建设,11月底前完成新建河堤2540米;继续实施革命老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蒲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启动实施胆扎木沟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4平方公里;启动理县大沟流域治理工程,年内新建堤防护岸3270米,综合整治河道3500米。加快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小流域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启动实施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建设任务。 

  3.坚持依法治水,推进水务管理法制化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加强执法巡查,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4.加强防汛减灾体系建设,着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汛减灾工作经验,及早部署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二是要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三是要认真排查防洪隐患,汛前及时整改,确保河道畅通;四是加快山洪预警系统和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完善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能力,计划5月底前建成水位站2个,自动气象监测点4个,雨量站25个,提高灾害预报能力;五是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联系,确保通讯畅通,对灾害性天气及时预报预警。 

  (四)供销工作 

  1.扎实做好农资冬储工作,继续实行化肥补贴政策,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农资需求。进一步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探索实施“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计划全年完成销售尿素500吨;磷肥120吨;复合肥400吨;地膜50吨;钾肥20吨;碳铵6吨、各种农药3,全力保障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2.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一是通过开展农产品直销对接、农资经营服务进地头、日用消费品经营进村,把供销社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二是通过抓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配送中心,构建供销网络结点。 

  3.通过乡镇供销社、综合服务社、农村日用消费品店等载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娱乐和医疗等专业化、系列化、综合化服务,确保成功创建阿坝州星级标杆服务社1个。 

  4.加强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力度,开展非法生产、运输、销售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加快灾后新建烟花爆竹仓库安评工作,以尽快投入使用,提高烟花爆竹经营的安全系数。 

  (五)牧民定居行动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工作 

  1.以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为总揽,统筹规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因地制宜,以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为重点,查漏补缺,缺啥补啥,提升完善,重点集中做好梭罗沟及蒲溪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全面完成“三沟一村”幸福美丽家园提升工程,建成朴头、通化新农村综合体,逐步形成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相融的发展模式,进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81个村的新农村建设。 

  2.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和要求,结合省上出台的新村建设规划,认真制定我县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细化目标服务、明确工作进度、落实工作措施。积极争取州财政安排用于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提升工程资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整合各方资金和力量,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坚持“一事一议”,尊重群众意愿和实际需求,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突出产业发展,合理布局特色水干果、绿色蔬菜、特色养殖、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百里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区、百里乡村旅游集聚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农牧民增收。 

  3.强化后续管理,切实发挥牧民定居行动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成果的长期效益。进一步修订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办法》、《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并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农牧民主动自觉地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联系的气象工作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气象基础业务工作,为农牧业生产、群众生活、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服务。 

附件下载:

审核: 责编: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