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理县统计局 

  (二0一五年三月十日)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紧扣“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优化服务、促进和谐”的总体取向,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以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先行区为统领,着力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稳中有进。经县统计局初步核算,州局审定,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当年价)20104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86万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47305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652万元,增长7.5%,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9%85.8%11.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603元,比上年增加了4287元,增长12.1% 

  经济结构。从经济结构上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上年的8.8:72.8:18.4调整为         8.5:73.3:18.2,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全县现有内资企业47户,私营企业156户,注册资金达到41439万元,个体工商户加快发展,现有个体工商户1513户,从业人员达2306人,注册资金14217万元,同比增长25.9%。实现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3394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68万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7785万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0641万元,同比增长14.1% 

  二、农业 

  坚持以生态农业发展为基础,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4年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26806万元,同比增长7.9% 

  农业。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修建蓄水池246口、灌溉水渠70公里,改善灌面7000亩。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示范推广果(蔬)新品种41个,定植特色水(干)果54万余株,累计建成特色水果基地面积2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737亩;培育林下养殖基地5个,百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区逐渐成型。规范提升农业专合组织,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6个,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开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全州首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通过技术核查。成功举办“中国吃货节--2014理县车厘子月”活动,甜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网络直销,高原绿谷系列产品在成都红旗连锁超市上架销售,生态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全县年末实有耕地2506公顷,同比增长2.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64公顷,同比下降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88公顷,同比下降0.3%,小麦种植面积76公顷,同比增长4.1%,种植玉米1299公顷,同比下降1.7%,种植洋芋328公顷,同比增长11.2%,种植油料作物19公顷,同比增长11.8%,蔬菜播面1921公顷,同比增长9.7%。全县粮食产量7974吨,同比增长4.3%,其中:大春粮食产量7483吨,同比增长4%,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5吨,同比增长12.9%,蔬菜产量104108吨,同比增长11.8%,水果产量3096吨,同比下降20.8% 

  牧业。积极发展林下养殖,稳步扩大四大畜禽养殖基地规模,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4个,规模以上养殖大户突破1160户,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7157头(匹、只),同比增长5.1%;各类家禽出栏35918只,同比增长6%;兔出栏546944只,同比增长5%,全年肉类总产量2441吨,同比增长6.1%,其中:猪肉产量1223吨,牛、羊肉产量367吨;禽肉产量851吨;禽蛋产量66吨;奶产量94吨。 

  林业。重点实施天保二期、杂谷脑河流域干旱河谷水土保持及森林植被恢复等项目建设,完成工程造林0.27万亩,补植补造0.9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2万亩,集体用材林森林管护面积1.75万亩,森林经营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7%。稳步实施理县熊耳村集体林经营管理项目、甘堡村混农林业项目,特色生态林业经济有序发展。 

  国土。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摸清灾害隐患点462处。落实地质灾害日常观测、预警预报等制度,完成蒲溪乡完全中心小学后山滑坡应急抢险救灾治理工程。积极开展22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其中省级重点治理项目甲司口泥石流治理等14处重大应急治理项目已完工。 

  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县城胆杂木沟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顺利竣工投入使用。切实推进甘堡、胆杂木沟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蒲溪项目区休溪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36平方公里。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完成1100户生态家园的创建和命名工作。县城垃圾处理场(耳浦点)、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创新扶贫帮困机制,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帮扶特困群众185户,增收脱贫824人,城乡群众多元增收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全县医疗卫生房64套,30户国有林区棚户选项全面开工,薛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加快建设,全面完成152户藏民新居建设工作,完成9950户农房确权摸底调查。完成公共租赁住房21套、装修78套,137户符合条件家庭入住公共租住住房,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新增改造养老床位50张,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8%。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为50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工业 

  坚持循环高效、安全环保原则,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绿色循环工业体系初步成型。强化要素保障,园区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创优服务环境,争取企业帮扶资金730万元,工业集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长化宏光盐化工二期蒸发器技改全面完成,宏昌晶体蓝宝石和屯鑫商混项目投入试生产;协鑫硅业环评获批,2000吨物理法高纯硅冶炼实验项目有序推进,园区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完整闭合。总投资2.5亿元的米老头食品加工项目落地建设,高原绿谷技改扩能加速推进,塔斯冰葡萄酒产业化生产项目完成可研,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梭罗沟二级、芦杆桥等电站加快建设,老君沟、老鸦寨、卡子电站顺利投产,全县水电企业总装机达到90万千瓦。201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8969万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367万元,同比增长15.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392951.5万千瓦时;铁合金49719吨,高氯酸钾384吨。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14397万元;汶马高速公路理县段全线开工,控制性工程——鹧鸪山隧道双洞同向推进3400余米;致和时代广场项目商业楼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有序推进。2014年投资项目7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7个,竣工项目35个。201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6698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民间投资68323万元,同比下降2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755万元;第二产业投资116830万元(其中:工业投资114472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96113万元。 

  五、国内贸易 

  借助西博会、旅博会等多方活动平台,大力宣传理县藏羌民俗文化和特色农副产品,引导开展家超、商超推介促销,极大地激活了消费市场。理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库试运行,乡村粮油全民网点建成35个,标准化农家店规范运营,物资供应充足,物价保持稳定。201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17.7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16587.1万元,同比增长99.1%,限额以下零售额12530.6万元,同比下降20.7%;完成批发业和零售贸易业15543.6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住宿餐饮业13574.1万元,同比增长54.5% 

  六、财政金融 

  积极培植新税源,重点扶持大税源,稳定财政收入增势。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征缴,严格预算执行,保障重点支出。2014年,全县完成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345万元,比上年增收985万元,同口径增长8.7%。其中:增值税完成1943万元,营业税完成2165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6851万元,比上年增支3805万元,同口径增长5.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771万元,教育支出1005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71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7711万元,其他支出899万元。 

  深化银企合作,加大农贷支持,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39772万元,比年初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达169674万元,比年初增长8.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204万元,增长9.6% 

  七、交通运输、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硬化通村公路22.7公里,安装32个村道路防护设施52千米,县城、米亚罗旅游客运站加紧改造,35个农村公交招呼站建成使用启动编制沙坝民族新村建设规划,“三沟一村”建设基本完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 公里。 

  邮电通信201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326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000户,天翼机站51个,拥有用户4610户;联通机站116个,移动机站150个;注册互联网用户6052户。 

  旅游业。古尔沟温泉小镇合作开发全面启动,桃坪羌寨实现市场化运营,毕棚沟景区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强化乡村旅游规范化管理,培训旅游从业人员4126人次,培育星级乡村酒店13家、旅游接待示范户19家,涉旅接待经营户达到685家、床位突破20000张,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积极参加旅游推介活动,开通“畅游理县”微信平台,成功举办2014中国·四川·米亚罗红叶温泉节,“赏红叶、浴温泉、住寨子、体验藏羌风情”的旅游品牌享誉省内外。旅游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配套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域景区、全民参与、全程服务的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2014年,实现旅游人次332.6万人次,同比增45%,其中:乡村旅游266.08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10361.83万元,同比增长28% 

  八、教育、卫生、文化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新建通化、上孟等4所小学附属幼儿园,全县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建成运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培训1816人次,农村幼师全部实现专业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深化学生素质教育,中职学校招生达到211,高考升学率突破95%,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两免一补”、营养餐改善计划、助学帮困等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在全州名列前茅。成功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4年,全县设县级幼儿园1所,附属幼儿园12所,村级公办幼儿园 13所,村级民办幼儿园 13所,在园幼儿1119 人,幼儿教师118人,学前三年入学率97.06%,学前一年入学率99.77%;普通小学校12所,在校学生2186人,小学专任教师327人,小学入学率100%;普通高完中1所,普通初中1所,九年一贯学校1所,中学专任教师 211人,初中在校学生1212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7.47%,高中在校学生383人,高中阶段入学率85.17%;当年升入大学人数 165人,大学升学率89.2% 

  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服务功能。梭罗沟、尽头等2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中藏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1小时医疗服务圈和半小时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全面落实。启动杂谷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义诊巡诊和健康体检实现常态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承办“生育关怀-微笑行动”,为全州55名唇腭裂患者提供正畸手术服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免费体检逐渐普及。积极宣传无偿献血,全县献血总量达7.7万毫升,位居全州第一。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01个,实有床位数168个。 

  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甘堡、桃坪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21个村全民健身工程,30个村文化室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放映农村电影1143场,文化演出50场次,培育民间文艺团体65个,免费开放公共文体设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尝试挖掘藏羌民族文化,创作本土歌曲《云上蒲溪》、嘉绒藏族婚俗《接新娘》等一批文艺精品。羊皮鼓舞、释比戏、儒节等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设施更加完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九、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根据国发〔201260号和川府发〔20139号文件要求,我县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结果:2013年末,全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03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加159个,增长46.2%;产业活动单位210个,比2008年增加116个,增长123.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936个,比2008年增加253个,增长37% 

  十、人口 

  2014年,全县公安户籍人口45436人,其中:农业人口34965人,占总人口的76.95%,非农业人口10471人,占总人口的23.05%;藏族23845人,羌族15124人,汉族6185人,回族184人,2014年,全县共出生人口403人,死亡268人,出生率8.65,死亡率5.75,人口自然增长率2.9‰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4年,全县实有单位119个,从业人员6357人,同比增长12.7%,单位从业人员报酬总额3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国有单位工资总额17185.5万元,同比增长4.9%。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51066元,同比下降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68.13元,同比增长9.27% 

  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24.08元,增加1074.08元,同比增长16.39%,从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2794.25元,家庭经营性收入3970.85元,财产转移性收入161.69元;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18.53元,其中:用于食品支出2257.62元。 

  社会保障扩面增效。2014年,积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9+3毕业生实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65个、累计安置184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3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2014年,累计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833人次,发放城镇低保金299.54万元,月人均补差201.94元;累计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5312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445.92万元,月人均补助98.41元。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11人,参保金额3443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398人,参保金额达2118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员4040人,参保金额达16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09人,参保金额达2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46人,参保金额达46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7725人,参保缴费人数12076人缴费金额234.9万元;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2445万元、累计支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1796万元,工伤保险金30万元、生育保险金20万元、社保补贴139万元、失业金7.15万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95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 26.87万元(其中:全额资助城市三无人员参保22人,0.5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05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92.55万元(其中:全额资助参合328人,2.296万元),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阿坝统计年鉴—2014》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农业数据的同期数为州统计局审定反馈的数据,2013年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是快年报数。 

  4、公报中林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县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邮政局、电信、联通、移动、农行理县支行、旅游局、经信局、财政局、文体局、卫生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 

附件下载:

审核: 责编: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