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十二五”农村公路规划研究材料

一、发展概况

(一)2009年底农村公路现状

理县是大西南至大西北公路交通枢纽。截止2009年,全县已通公路总里程620.8公里,国道126公里,县道86公里,乡道12公里,村道370.8公里,专用公路26公里。全县13个乡(镇)通油路的共13个,公路通畅率达100%81个行政村中已通等级公路的共64个,公路通达率达79%

全县已通公路总里程620.8公里中,二级公路126公里、三级公路41公里、四级公路453.8公里。已通公路路面铺装309.6公里,占总里程的49.9%。

12009年理县公路通车里程统计表

等级划分

通车里程(km

所占比例(%

按行政

等级分

 

126

20.3

 

0

0

 

86

13.9

 

12

2

 

370.8

59.7

专用公路

26

4.1

 

620.8

/

按技术

等级分

一级公路

/

/

二级公路

126

20.3

三级公路

41

6.6

四级公路

453.8

73.1

等外公路

0

0

 

620.8

/

(二)预计2010年底农村公路发展情况

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预计到2010年底,通油路的将达17个,公路通畅率达21%;通等级公路的村将达71个,公路通达率达87.7%

(三)“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在上级交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统筹发展、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了以县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有力推进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

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改建1个乡镇通乡油路12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改建和新建村级公路64370.8公里,实现82.4%的村通等级公路。

计划执行情况:截止2009年底,我县实际完成“十一五”期通乡油路建设112公里,完成“十一五”期通村公路建设64370.8公里,完成“十一五”期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82.4%

(四)情况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统筹发展、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了以县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组织领导、发动群众、政策保障、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有力推进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理县县城为中心,以国、县公路为骨架,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交通运输网络如今,一个路面宽、路线直、路表平的公路交通环境展现在人们眼前,优化了理县域经济环境。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组织领导是前提。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分管国土、交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交通、发改、国土、建设、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为确保农村公路项目有效实施,县公路分局组建了理县通乡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明确了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强化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水保和资金的监管。

宣传动员是基础。农村公路建设社会性、公益性和群众性都很强,既需要责任单位尽职尽责,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做好宣传动员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多次深入乡、村,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目的、意义、作用,使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和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多次组织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涉及农村公路建设的村委会主任及乡(镇)包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学习农村公路建设相关法规政策、公路建设基本程序、公路施工基本常识等,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还结合自身工作进行业务讲解。营造了良好的农村公路建设氛围,为顺利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监管是根本。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在关键环节上必须科学把握,我县在工程质量监管上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不出纰漏。一是严格招投标工作,严把招投标关,针对草地县投工投劳参与通村公路建设困难的具体情况,村委会在县交通局的监督下,择优录用施工队伍;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合同履约金、兑付民工工资保证金和计量支付等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确保建设资金使用三是加强质量监管,成立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组和质量监督组,各村委会成立了项目协调和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公路试验室作用,对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原材料、砂浆和砼强度等进行检测,严把工程质量关。

安全施工是原则。安全施工是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我县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向村委会、施工队伍下发了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同时针对我县农牧区不同的地质特点,要求各施工单位一是不能在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坍塌方等地段搭建工棚;二是施工队伍在河段取砂采砂时,必须保证河道的正常排水,避免因采砂取砂造成河道堵塞和河水改道现象发生;三是要求施工队加强工程建设爆破材料、工程油料、运输车辆和“三类人员”的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养护管理是关键建设是基础,养护是保障。我县出台了《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对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责任、资金来源、养护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一年一考核”的养护新机制,真正把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体制落到了实处。根据《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县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的投入力度,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我县农村公路虽然得到普遍升级和改造,基本实现了“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但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达深度不够、通行能力较差、抗灾能力和服务水平较弱,交通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农村公路等级不高、通达深度不够。我县今年虽然将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但全县农村公路网络还处于初级阶段,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均为单车道,通村公路基本为砂砾石路面,公路通行能力有限。加之全县幅员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需要新建线路总里程长,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工程。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十分落后,群众积累差、劳力少,投入资金巨大,建设难度很大。

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的沥青、油料、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价格及机具租金、人工工资大幅上涨,农村公路建设成本随之增加,原本就不能满足需求的国家补助资金更显紧张,湖南援建部分路段,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造成农村公路建设缺口资金越来越大。

三是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期望值高与实际建设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农村公路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各地要求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情急剧高涨,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路网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能力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农牧民的需求。

四是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还不健全。一些乡镇忽视了乡村公路的维修管护,致使一些修建早、等级低的乡村道路出现路基沉陷、翻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乡村公路的正常运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还不健全,造成了农村公路失修失养。

五是由于我县幅员辽阔,农村公路面广、点多,每次在面上检查全县各片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至少需要3天时间,而我县交通技术管理人员仅有3人,除了做好省州重点工程项目外,还要负责牧民定居行动道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等工作,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人力十分有限,亟待协调解决交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二、需求分析

全县“十二五”规划期内新(改)建公路共74条,规划总里程432.4公里,计划投资36334.7万元,安装波形护栏390公里,计划投资68800万元。其中:新建县道断头路1条,规划总里程34.3公里,计划投资6860万元;新建通达工程13条,规划总里程59.34公里,计划投资2373.6万元;新建通畅工程60条,规划总里程338.76公里,计划投资27101.1万元;新建藏区寺庙公路4条,规划里程14.5公里,计划投资942.5万元。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宗旨,坚持统筹规划,建养并重,优化结构的原则,以县、乡人民政府为主体,加快对通乡通村公路、农林场和藏区寺庙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全面开创农村公路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牧民定居行动,扶贫开发,大骨节病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山、水、林、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等相结合。

2、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和配套。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讲求实效、远粗近细、分点指导的原则。

4、坚持分步实施、逐段安排、逐步完善的原则,结合自然地理特点,立足于农村社会经济和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实际,选用简便实用、易于操作的规划方法。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科学,注重科技进步,交通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总体目标

根据理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产业结构,人口布局的特点,结合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今后县境内的公路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是:尽快提高公路网主干线的技术等级,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和交通运输管理;加快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林场和藏区寺庙公路改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深度、通行能力、抗灾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适应理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需要。

预计到“十二五”规划末,我县公路总里程将达734.3公里。13个乡(镇)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84%

按公路行政等级分:国道126公里、县道120.3公里、乡道12公里、村道450公里、专用公路26公里、藏区寺庙公路14.5公里;

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26公里、三级公路41公里、四级路567.3公里;

按路面结构分:沥青混凝土路面246.3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390.7公里、天然砂砾石或泥结碎石路面59.34公里。

(四)综合评价

农村公路是联系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纽带。通过建设后,公路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都有所提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相当显著的。

一是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及地方政府提出的提前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保证,特别是乡、村公路及农林场公路的建设,对加快农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农牧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疏通农(牧)产品流通和繁荣农(牧)区商品经济,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加快区域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国、省、县、乡,专用公路及村级公路的协调发展,发挥公路网的整体功能,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各类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特别是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天然中药材资源和绿色食品资源可以按规划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同时,通过公路网的建设可以较大改善县内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是通过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可以加快农村客运和零担货运的发展速度,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可以解决农(牧)区群众乘车难、行路难、物资运输难的问题,方便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是通过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能促进城乡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对加快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确保民族地区政令畅通,促进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通畅通达工程

通达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通达工程13条,规划总里程59.34公里,设计公路等级为山重四级,路基宽4.5米,泥结碎石路面。计划投资2373.6万元。

通畅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通畅工程60条,规划总里程338.76公里,设计公路等级为山重四级,路基宽4.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计划投资27101.1万元。

(二)藏区寺庙公路

新建藏区寺庙公路4条,规划里程14.5公里,设计公路等级为山重四级,路基宽4.5米,泥结碎石路面,计划投资942.5万元。

(三)县乡断头公路改造

新建芦米路县道断头路,规划总里程34.3公里,设计公路等级为山重四级,路基宽6.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计划投资6860万元。

(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县道:安装波形护栏79公里,计划投资9480万元;

乡道:安装波形护栏8公里,计划投资960万元;

专用道:安装波形护栏18公里,计划投资2160万元;

村道:安装波形护栏285公里,计划投资34200万元。

(五)农村公路管养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省、州公路养护管理规定,巩固农村路网建设成果,坚持交通率先发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统揽,以加快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为基本出发点,以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为目标,坚持全党重视、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真正把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体制落到实处,建立一年一考核的养护新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要求,政府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州政府的定额补助为:县道三级公路每年每公里补助4000元,四级公路每年每公里补助3000元,等外公路每年每公里补助2000元,乡道公路每年每公里补助500元;县、乡公路不足部分纳入县一般财政预算给予补助;村道养护资金由村通过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方式解决。同时鼓励社会捐助、群众投工投劳等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方式。

五、投资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估算总投资达84077.2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额度大,而理县地处边、远、山、穷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群众人均收入低,加之理县部分乡、村又属大骨节病高发区,因病魔缠身直接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经济收入。规划期内新()建公路的建设资金基本靠国家和上级交通部门解决。地方人民政府也将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多方面、全方位的筹措建设资金,并制定公路建设优惠政策,加大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使公路规划顺利实施。

六、政策措施及建议

为了切实保障规划期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出相应的政策及措施。

(一)按照农村公路的发展规划方案和具体安排,抓好前期准备工作,保证县、乡、村公路,农林场和藏区寺庙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规划中的各个建设项目,采取实地调查,踏勘,进行资金估算,故方案上比较粗略。在具体实施前,应组织力量提前做好勘测设计,以及论证的准备工作,及时衔接项目和建设资金的落实,保证建设项目按规划序列分期分批地实施。

(二)根据实地调查,全县低等级公路和不通公路的村比例较大,公路建设任务繁重,难度大,特别是理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更无财力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规划项目建设中,争取国家、省州给予大力支持,取得上级各部门政策上的倾斜,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地方政府在其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因素,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保证规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为规划内的建设项目创造一个宽松适度的外部环境,县、乡人民政府必须制定一些行之有效地优惠政策,在规划建设项目实施中长期坚持,层层落实,并随着发展的的需要随时完善和充实。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公路建设,制定和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公路建设中应尽的职责和任务,切实保障规划中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在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质量监督,技术指导。做好指导、协调和技术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好所投建设资金,把技术的先进性同公路建设的具体实际和需要结合起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发挥其资金的投入效果。

(五)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建养并重的方针,按公路的受益程度,加强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由于乡、镇及村经济基础实力薄弱,养护经费自筹能力低,今后还需加大上级补贴,各乡、村组织人力投工投劳进行养护。

附件下载:

审核: 责编:
分享到:
0